首页 调查 > 正文

六、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名称由来 头条

经络循行

《灵枢·经脉》言: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译文】手太阳小肠经,从小指外侧末端开始(少泽),沿手掌尺侧(前谷、后溪),上腕部(腕骨、阳谷),出尺骨小头部(养老),直上沿尺骨下边(支正),出于肘内侧当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小海),向上沿臂外后廉,出肩关节部(肩贞、臑俞),绕肩胛(天宗、秉风、曲垣),交会肩上(肩外俞、肩中俞、附分、大杼、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心,沿食管,通过膈肌,到胃(会上腕、中腕),属于小肠。/颈部支脉,从缺盆上行,沿颈旁(天窗、天容)上向面颊(颧髎),到外眼角(会瞳子髎),弯向后(会和髎),进入耳中(听宫)。/面颊部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向颧骨,靠鼻旁到内眼角(会睛明),接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阳小肠经穴位歌诀

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数;

腕骨阳谷去养老,支正小海外肘航;

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荡曲垣;

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敢与天容;

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屏外前。

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主治

本经有了异常就表现为下列病证:咽喉痛,颔下肿,不能回顾,肩部痛得像牵引,上臂痛得像折断。本经穴主治“液”方面所发生的病证:耳聋,眼睛昏黄,面颊肿,颈部、颔下、肩胛、上臂、前臂的外侧后边。

1.少泽

“少”,阴也,浊也。“泽”,沼泽也。该穴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连通小肠经体内经脉,穴内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的经水,经水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如热带沼泽气化之气一般,故名“少泽”。

2.前谷

前,指第五掌指关节前方。穴在第五掌指关节前方,穴处凹陷如谷,故名前谷。

3.后溪

后是小指本节后也;溪者,小沟也。手小指外侧握拳肉起如山峰,按之似小溪之曲,故名后溪。

4.腕骨

腕即腕部,骨即骨头,此穴在腕部骨间,故名。

5.阳谷

腕背属“阳”,凹陷处称“谷”,故名。

6.养老

本穴治疗目视不明,关节不利,为老人常见之疾,其穴有舒筋明目之功,故名养老。

7.支正

支指支别,正指正经,手太阳经络脉由此别离正经走向手少阴经,故名支正。

8.小海

穴为手太阳之合,所入为合,本经气血于此汇合,喻小肠经脉气至此犹如江河之水入海,故名小海。

9.肩贞

“贞”指正;“肩”指肩部。穴在肩后横纹头上方一寸,故名。

10.臑俞

臑即上臂,俞即腧穴,此穴在臑部,故名臑俞。

11.天宗

上部为“天”;“宗”为本,中心之意。是穴位于肩冈下正中,故名。

12.秉风

秉即秉受,风指风邪,此穴在易受风邪之处,故名秉风。

13.曲垣

曲:与直相对,弯曲、曲折之意;垣:短墙。本穴所在的位置为肩胛冈上窝内侧端,该处弯曲如墙垣,故名。

14.肩外俞

肩,穴所在部位为肩胛部也。外,肩脊外部也。因穴位于肩中俞之外侧,故名肩外俞。

15.肩中俞

本穴位处肩脊中部,内部为胸腔,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胸腔相通,胸腔内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故名肩中俞。

16.天窗

“天”指头;“窗”指头的孔窍。是穴主治耳鸣、耳聋等证,故名。

17.天容

“天”指头;“容”指面容,容颜。古人修貌适当带耳环之处,且主治耳聋、耳鸣,故名。

18.颧髎

髎与窌同,谓骨边孔穴也。 穴在颧骨下凹陷处,故名颧髎。

19.听宫

”宫”指要处,穴在耳屏前方,是主治耳聋、耳鸣、恢复听力的要穴,故名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