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调查 > 正文

小竹笋盘成大产业_每日讯息

全媒体记者 秦卫飞 通讯员 覃发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27日,利川市元堡乡友联村党支部书记李万明同利川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驻村干部何云一起,在该村海拔高达1700米的麻山上察看方竹长势。方竹产业是该村根据实际情况谋划发展的乡村振兴又一主导产业。眼见方竹成活率高、生长较好,李万明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绿水青山产山珍

利川市元堡乡友联村国土面积4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耕地总面积5200亩,林地52000亩,土壤硒含量高,适宜种植养殖业发展,目前发展中药材3000余亩。

驱车行进在友联村1700多米的麻山风电产业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满山都是青翠的树木,鸟群飞腾,时而还在公路上看见可爱的小松鼠,一派生态和谐的景象。

“每年4月,麻山都非常热闹,每天少则五百人,多则上千人在这里采竹笋。”李万明一边开车,一边笑说,“2010年,我一个人就收购了65万公斤竹笋!”

绿水青山出好笋。李万明话里的竹笋不是别的,正是当地村民采摘了近30年的野生油竹笋,目前该村还留存有1.5万亩野生油竹笋,这是上天赐予友联村的山珍。

小竹笋闯大市场

友联村的竹笋有何特色优势?市场销路如何?给村民带来多少收入?李万明用亲身经历给出答案。

“我每年要接待至少四道商贩,他们要么来收购竹笋,要么来考察资源。”

“友联村的油竹笋根头细、空心小、肉质厚、口感脆、纯天然,品质在全国竹笋中都处于上层,是来自全国各地客商的高度评价。”李万明说。

“我们村的油竹笋品质好,每年都销往全国各地,今年因干旱天气大减产,多地客商都没得到货,全被云南的客商收购了。”

在脱贫攻坚期间,油竹笋给村民增收帮了大忙。“每人每天可采卖500元的竹笋,靠采笋收入1.5万元的村民多达40余户。”除了马蹄大黄、虎杖、黄连等中药材,油竹笋成为村民增收的又一门路。

彰显特色兴产业

据了解,友联村每年有村集体经济收入10余万元,主要来源于国家生态公益林补贴,还有一笔15万元的旅游公司投资入股分红,每年可分红1.5万元。

友联村属利川市乡村振兴重点村、脱贫村,在乡村振兴路上,该村如何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在乡村产业振兴上闯出一条新路,成为该村村“两委”思考的重要课题。

友联村现有“两委”班子成员5人,全村党员32名。“通过实地调研和外出考察,我们决定发展方竹产业。”2022年8月,利川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驻村后,在产业发展调研中同该村“两委”班子达成了共识。

说干就干,干就干好!2022年12月,由村“两委”牵头,成立了村集体公司利川市友联农业产业发展部和利川市波创生态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闲置集体土地,全民入股,投资200余万元从云南引进方竹苗8万株,在麻山上打造1000余亩的方竹基地。

“目前,种植的方竹成活率达80%以上,低成本、高产出,三年之后开始投产,预计产量每亩200公斤,产值每亩2000元,每年总产量20万公斤,总产值200万元。”李万明对友联村方竹产业充满期待。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