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调查 > 正文

中医诊断治疗总纲简述

一、前言

为了以更加通俗易懂、符合现代认知的方式解读中医,作为中医初学者我将以尽量符合现代科学都方式对中医诊断和之间进行系统和整体的解读,本来这些工作应该是那些中医大学的高材生们该做,基于他们目前对中医的认知能力和中医目前的发展状态,我只能尽自己的一部分力首先主动的以抛砖引玉的方式进行这个工作了。有人也许奇怪,你一个初学者有什么资格进行这个?为啥不等学成之后再做?因为啊,有时候人的灵感并不是你想来就来,这个需要时机,而且有时候第一次接触某个领悟产生的第一个感觉相对接近所谓的“真相”,这叫第六感。好了,这个前言我感觉太废话,但是基于目前的情况也不得不用这样的开场白进行开篇。

二、中医的整体联系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很多人认为中医虽然是一门整体观很强的传统实践医学,但是缺乏西医那样的微观和科学解读。其实,对此言论和认知我并不认可,我个人认为中医虽然没有像西医依据的现代生物工程学那样以解读构成人体基因细胞的方式从微观层面解读人体,但是基于中医整体观的特色,中医创造了符合自己特色并且是自己独有的人体微观解读,这个微观解读,不光对构成人体的津液气血这些微观物质产生、发展解读,还对这些物质之间如何相互转化和相互影响的方式解读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同时还对这些物质与人体之间相关转换和影响的方式解读他们与人体之间的关系。总之,中医的整体观不论是从微观层面、宏观层面、微观与宏观层面等三个层面都有体现。概述起来就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津液气血之间的相互转换及影响为微观层面,津液气血与人体各个部位之间的相互转换及影响为微观与宏观层面,人体各个部位的相互转换、传导、影响体现在宏观层面。下面我就从这三个层面对中医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简单的解读,就是所谓的辩证论治。

三、中医辩证论治之整体观

在第二章节我已经对中医的整体观进行了相对简单的解读,因为其只是开篇式的文字阐述,涉及中医具体理论的解读很少,所以有人也许能看懂表达,但是对中医相关方面还是不太理解,因为要对中医进行宣传,你就必须采用这种看似废话式的表达,但是他对方接受现代教育人的认知啊。下面我正式进入主题。

因为中医是整体性,所以辩证论治,我就不分开解说了,综合在一起,这样也比较直观。因为不管是辩证,还是论治都是以我前面说的微观层面、微观与宏观层面、宏观层面这三个层面为前提依据的。

一是微观层面,这里主要是指中医里面说的气、血、津、液等四种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他们之间不光时时刻刻相互影响,还会相互转换。(1)气就是流动与人体各个部位的一种能量,他推动其本身,还有血津液运行流动,及人人各个部位的运行,同时也有维护作用,气本身也可以和血液相互转换,中医理论认为“ 三是宏观层面,宏观层面主要是指人体各个部位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联系,这种联系让中医把人体看做一个整体。这种整体联系当然必须有一个基础中心,让后围绕这个中心构建专属于中医的理论和时间框架,以此知道中医的辩证论治。其具体框架就是以五脏六腑为中心,以五脏六腑及身体的筋、骨、皮、肉、毛发为阴阳表里,而后通过经络将人体的这些部位有机的联系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系统。中医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和先贤们,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医和发展完善中医,那就必须通过相关理论对这套整体性系统进行理论的阐述。所以就有以最初的以阴阳五行阐述五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而后又通过五脏与六腑及筋肉骨毛皮之间的阴阳表里关系发展寒热虚实暑湿的八纲辨证或者说六经辨证等理论。

①五脏之间的关系,五脏是心肝脾肺肾,分别用火木土金水五行表示,当然五行又被分为阴阳。而后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阐释五脏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于这种理论也许接受现代教育的人感觉认知被颠覆,所以很多人认为这是玄学,他只是中医理论的一种哲学表达方式,其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没有任何意义,有这种想法同时也包括很多中医,倒是他们却不知道,这次是中医理论的底层逻辑,如果中医缺少这一环就好比现代物理学缺少了一些基础理论,也就导致中医理论大厦缺少地基。现代不论科学的认知是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何况紧密联系的五脏,虽然有人认为联系存在,但是依然不认可用五行对这种联系进行解释,认为五行只是一个名称,没有深层次的含义,其实用五行代表五脏,和五脏本身的特性和功能有关系,就是说五行是对五脏本身特性及其在人体中的功能的概括,比如心脏用火表示,意思就是只有心脏的跳动才能维持人体的温度。在比如用土表示脾脏,土是让万物生长和生存的物质,而脾就是将食入人体的食物转成人体所需要要的营养,在这点上脾的功能和土是没有本质的区别。用水代表肾,就是肾能够主持和调解人体水液代谢。用木代表肝,其中木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特点,而肝肝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进而可以调畅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活动等。肝在畅达全身气机时,一般是向外发散,向上升动的特点。用金代表肺,因为肺具有向身体各处输送气机,这些气机可以在身体各个部位形成一道屏障,故中医里面气具有五脏中唯一能抵御外邪入侵的脏器。金属可以发出美妙的声音,人的发声靠肺,因此古人将肺归属于金。

②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五脏主藏精气,属阴,主里;六腑主传化运,属阳,主表。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心包与三焦,彼此之间有经脉相互络属,构成了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的阴阳表里关系。它们之间不仅在生理上相互关系,而且在病理上也互为影响。

③五脏六腑与其他部位联系,1心:(1)心主血脉;(2)心主神明;(3)心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4)喜为心志,汗为心液。2、肺:(1)肺主气,司呼吸;(2)肺主宣发肃降;(3)肺主通调水道;(4)肺朝百脉,主治节;(5)肺主声,开窍于鼻;(6)肺合皮,其华在毛;(7)忧悲为肺志,涕为肺液。3、脾:(1)脾主运化:脾主运化水谷,脾主运化水液;(2)脾主统血;(2)脾主统血;(3)脾合肉,主四肢;(4)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5)思为脾志,涎为脾液;(6)脾的生理特性:脾主生清,喜燥恶湿。4、肝:(1)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调畅气机,促进脾胃的纳化和胆汁的排泄功能,促进血液的运行合津液的代谢,调畅任督二脉。(2)肝藏血;(3)肝合筋,其华在爪;(4)怒为肝志,肝开窍于目;(5)肝的生理特性:肝为刚脏;肝性喜条达,恶抑郁。5、肾:(1)肾藏精:①肾藏先天之精:它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先天之精与生俱来,藏于肾。②肾藏后天之精:是由后天之本脾胃运化产生的水谷精微,后天之精充盛注入于肾,与先天之精结合,转化为肾精。(2)肾主水:人体水液代谢与肺、脾、肝三脏有关;(3)肾主纳气;(4)肾主骨、生髓、通脑、齿为骨之余;(5)其华在发;(6)肾开窍于耳和前后二阴;(7)恐为肾志、唾为肾液。

五脏六腑1、胆:贮藏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2、胃:为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胃的生理特性(胃气主降,胃喜润恶燥);3、小肠:主受盛和化物,分别清浊;4、大肠:传化糟粕;5、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6、三焦:通行元气、总司人体气化和运行水液。

综上,依据这些宏观联系,可以为中医的辩证论治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不论是微观层面,还是微观与宏观,亦或者宏观层面的联系都是通过经络联系起来,而经络也是他们之间传递互相影响的信息传递通道,而中医的辩证论治就是通过感知经脉的变化完成的。

四、中医存在的时代局限性

很多所谓的专家、高级知识分子、西医、乃至中医都认为中医存在局限性,他们认为的局限性就是中医不能像西医一样其治疗方法被用所谓的科学方面去验证或者证实。对此,我个人认为并非如此,中医的局限性并不是中医理论固有的局限性带来缺陷,我认为中医的局限性是时代性,这种时代局限性并不是中医理论本身的问题,而是后继者在继承和发展中医过程中偏离了中医系统整体性造成,到现在很多中医注重经方而不注重中医理论的研究,我们都知道实践需要理论去指导,而经方只是中医治病救人的手段或者方式之一,除了经方中医还有针灸,推拿,就是说经方只是中医治疗阶段的一部分,但是现在尽然把中药的地位抬高到和中医一样,叫什么中医药。

所以,要想更好的发展中医,让中医复兴并向着更深的领域发展,必须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整体结构和运行规律的解读,他指导中医的辩证论治和临床,同时也是指导经方的配伍及针灸等治疗手段发展。

我们重新回到关于中医时代局限性上,我认为中医的时代路线主要体现在各方面的量化方面,就是所谓的数据化,这也是西医还有很多人不认可中医的原因,因为现在是电子信息化时代,为了便捷,所有的一切都被量化,而任何东西想要更好的发展,那就必须与时俱进,中医也一样。当然这种量化并不是依据西医标准和现代所谓的科学标准进行,而是在中医基础理理论《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经典的指导下进行的量化,就是以这些经典为依据搞出具有中医的量化标准。

当然这种量化并非易事,必须必深入了解包括但不限于前述阐述的中医理论,让后将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融会贯通的前提才可以进行量化研究。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