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调查 > 正文

@省会居民 高温天气,请收下这份健康礼包

连日来,省会接连发布高温红色预警。7月8日,省、市卫健部门相继发布高温天气健康提醒:特殊天气,公众日常不仅要注意预防中暑导致热射病,同时也莫要因为“贪凉”吹出“热伤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介绍,炎炎夏季,室外工作或高温、高湿环境下,人员极其容易出现中暑情况。中暑是指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因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中暑的症状多表现为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轻度中暑,如能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当出现晕倒、神志不清,伴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 40°C 以上、谵妄、嗜睡和昏迷,可能就发生热射病。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涂小峰表示,热射病是中暑的最严重类型,是严重急性热致疾病,死亡率较高,应尽快就医。

通常热射病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经典型热射病,由于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通常没有剧烈体力活动。一般为逐渐起病。前驱症状不易被发现,1~2d症状加重,出现意识模糊、谵妄、昏迷等,体温高达40℃~42℃,常伴有大小便失禁、心力衰竭、肾衰竭等表现。经典型热射病高危人群多见于体温调节能力不足(如老年体弱、婴幼儿)、伴有基础疾病者(如精神障碍、脑出血后遗症等)、长期卧床、肥胖患者及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者(如环卫工人、交警、封闭车厢中的儿童)等。

另一类为劳力型热射病,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强度训练或从事体力劳动。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突感全身不适,如极度疲劳、持续头痛、运动不协调、行为不当、判断力受损、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晕厥等,可伴有大量出汗或无汗,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40℃以上,出现谵妄、癫痫发作、意识水平下降和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损表现。也有缺乏先兆表现而在运动过程中突然晕倒或意识丧失而发病。劳力型热射病高危人群:多见于既往健康的年轻人(如参训官兵、消防员、运动员、建筑工人等)。

如何预防热射病发生?涂小峰表示,预防高温中暑,首先,应当合理膳食、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让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放松;其次,着装上建议选择舒适透气的衣物,户外要做好防晒;同时,要及时补充水分、适当补充盐分,如有条件,日常建议准备防暑饮品或药品,包括:冰袋、人丹、藿香正气水、补液盐、清凉油、水袋等。

专家建议,高温天气应尽量避免在11时~16时外出,如必须外出则要做好防暑防晒的准备;同时,应避免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环境下强体力活动或劳动,避免穿不透气的衣服,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从凉爽的区域(如空调房)直接到高温室外区域活动或工作,要有个热适应过程。如果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低38.0℃,可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先兆中暑症状时,应及时撤离高温现场,例如把病人转移到阴凉通风环境下,把衣服解开,用温水凉水擦拭身体,或者用电风扇吹风,补充电解质,并及时送医。

老年人相对体弱,高温天气更要注意防暑。生活中,部分老年人不喜欢开空调,环境温度、湿度高,易中暑,家人应尽量帮老人事先做好各项防暑降温工作,一方面,家中要备有防暑物资、减少老人热峰时间段外出,另一方面,如果出现先兆中暑症状,一定要尽快送医。

此外,高温环境易中暑,过于贪凉也不行。专家表示,夏天空气湿热,若在出汗时过于贪凉,如吹空调、冷风、冲凉水澡等,容易引发伤风感冒,俗称“热伤风”。“热伤风”常常出现咽喉肿痛、头痛、咳嗽、打喷嚏、鼻塞、咳黄痰、流黄鼻涕等症状,还易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发作,得了“热伤风”应及时就医治疗。

如何预防“热伤风”?专家建议:空调温度以不低于26℃为宜,及时开窗通风换气,尽量减少待在空调房里的时间。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物,切忌出汗后立即洗澡,更不能用冷水冲澡。高温天气,可以适当增加午休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忌贪凉睡地板。日常要多喝温开水,少量多次饮水。饮食清淡易消化,忌油腻、生冷、辛辣食物。如在感冒初期,要避免剧烈的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

记者 王红

标签:

精彩推送